今天講的這個故事發(fā)生在宋朝仁宗年間,包公包希仁在當(dāng)時審理的一個案件,案件本身是十分驚奇,故事情節(jié),也讓很多人嘆服。包拯字希仁,他在任時期,體恤民力,鐵面無私,秉公辦案,宋朝以后,就把包拯叫做青天大老爺。后世更對包拯敬佩有加,老百姓無不期盼能有包大人一樣的好官。可想而知,包拯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十分重要。
話說包公在定州這個地方任職期間,有個叫李三的商人,老家是揚州的,經(jīng)過多年的經(jīng)營,李三也是家資巨萬,富甲一方。李三這次來定州也是為了生意而來,今天生意也談的不錯,就找了一家酒樓,暢快淋漓的喝了起來,由于喝的太多,出去以后沒有走多久,倒在路邊睡著了。一直睡到黃昏還沒有醒來,恰逢張三李六來到這里,看見李三背著個包袱,打開一看竟是錢財 ,兩人見四下沒有人,就把李三扛起來,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。拿走李三的錢財,兩個人就平分了。兩個人就商量起來:如果等這小子醒來后,肯定會報官的,不如將他打死,以絕后患。于是兩人趁著李三喝醉的時候,就拿起棍子把李三打死了。這兩個人是燒窯的,打死以后,就扛著李三的尸體放入窯中,用火燒化,晚上兩人趁著夜黑風(fēng)高,取出李三的骨灰,搗碎和為泥中。做成瓦盆。兩人以為天衣無縫,無人知曉,就過起了太平日子。
不知過了多久,有天老翁來集市上趕集,恰巧看上了有李三骨灰的瓦盆,于是就買了下來。老頭兒老了,主要買來晚上起夜的時候用瓦盆盛尿。一天晚上,老頭兒正好被尿憋醒,就出來向瓦盆尿尿,突然這個瓦盆開口了,我是揚州客人,你怎么向我頭上撒尿,王老頭兒,打了一個寒戰(zhàn),長這么大,見過這么多事情,還第一次聽瓦盆說話。不覺大驚失色。大聲喊道:誰???是誰?大晚上可別搗亂。是我啊,王老頭兒一看,竟然是自己買回來的烏盆兒說話了,嚇得臉煞白,瓦盆說道:大爺你別害怕,我之所以晚上說話是因為有冤屈,我本是揚州商人來本地做生意,生意做不錯,賺了不少銀兩,因為一時興起,就多喝了些酒,躺在路邊睡著了,最后被那歹人所害。害我的就是本地做瓦棚生意的張三李六。他們見我背了很多銀兩,就謀取我錢財,怕我醒來后報官,就一不做二不休把我打死,燒成灰,做成了瓦盆。我的冤屈不知道何時才能昭雪。王老頭兒本是一個赤膽?yīng)M義之人,聽到張三李六的惡行,不覺氣填于兇。打算明天就去找包大人為其申冤。
第二天,王老頭兒帶著瓦盆去找包大人了,當(dāng)包大人聽說瓦盆自己說話為自己申冤,就問瓦盆,可是問了半天,瓦盆竟然一句話也不說。包大人十分生氣,責(zé)問王老頭兒,不該戲弄他。于是就把王老頭兒斥責(zé)一番。王老頭兒回到家里,責(zé)怪瓦盆不該這樣騙他。瓦盆說道:不是不現(xiàn)身,只是我身上沒有任何衣服蔽體,如何見包大人。王老頭兒找來衣服把瓦盆裹住,次日又來找包大人申冤,包拯一看又是昨天來的那個老頭兒,勉強又問了一遍,這一問,瓦盆兒終于說話了,包拯一聽也是非常驚駭。等瓦盆兒一一道明自己的冤情后,包大人根據(jù)線索將張三李六捉拿歸案。起初,張三李六拒不承認,待押入大牢后,包拯又差人叫兩人的夫人問話,兩人的夫人也不肯招認!包公詐稱道:你們兩人的相公已經(jīng)招認了。把什么事情都說了,你們還想抵賴嗎?兩人見狀:也不在隱瞞,確實有黃金百兩,埋在墻中。包公差人壓著他們的夫人,去家里尋找藏好的黃金,果然在墻中找到。包公見到黃金就讓張龍趙虎把張三李六押到堂前,張三李六看見黃金知道殺死李三的事情敗露,只能招認!
包大人斷二人謀財害命,判死罪。王老頭兒舉報有功賞銀二十兩,將瓦盆和李三原劫的黃金,交給李三的親族領(lǐng)回安葬。當(dāng)時可謂是一件非常奇異的案子了。而包青天包大人斷案如神,為民做主。為后世所敬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