慌亂的跳跳魚
文/趙元波
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(qū)的泥質(zhì)灘涂上生活著一種被稱為“灘涂上的小人參”的跳跳魚,營養(yǎng)價值非常高,特別是鮮活的跳跳魚備受歡迎,在市場上能賣出高價來。
跳跳魚生性膽小,反應靈敏,人根本無法靠近它們,一有風吹草動就鉆進泥洞里藏了起來,人們幾乎抓不到它們。要抓到活著的跳跳魚,除非是人工去挖,人工挖跳跳魚,勞動強度非常大,夏天還不怎么樣,冬天天氣寒冷,人長時間踩在冰冷的泥里挖跳跳魚可就遭大罪了。
于是,人們就動起了腦筋,用最簡單的方式去捉活著的跳跳魚:把拇指粗的竹子截成二十來公分的短竹筒,把短竹筒插在泥里,用泥把竹筒周邊抹平,就等著跳跳魚鉆進去。
潮水退去后,跳跳魚就從泥里鉆了出來覓食,或是進行跳躍比賽,這個時候人們就騎著趕海用的泥馬趕了過去,膽小的跳跳魚慌不擇路,看見洞口后就紛紛鉆了進去,把竹筒當做自己的家,竹筒就那么粗的一小點空間,跳跳魚鉆了進去,無法在竹筒里打轉(zhuǎn)身,自然也就逃不出去,成了人們的囊中之物,被活捉了。
做事情,一旦亂了方寸,很可能就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。